微信公众号

沧桑巨变话今昔满怀深情颂祖国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校友会座谈喜庆新中国六十华诞


本网讯(通讯员谢朴园)9月的上海,秋阳高照。1947年重建的中华职业学校校友堂,虽已年逾花甲,但在蓝天白云下,苍翠绿树旁,依然风姿绰约。9月26上午,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下称中职)校友会在校友堂举行庆祝国庆60周年座谈会,各位老学长早早地汇聚一堂,互致问候,亲切话旧。

座谈会由上海校友会会长陆海根主持上海校友会校友会监事会、指导委员会领导屠城秋、石鸿祥、王先民、陈佩琛、王银龙、郑永泉、方伯华、顾德生等同志和部分常务理事、理事39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华职校是上海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学校之一,1939年6月诞生于中职进步学生之中的中共党支部,组织发动学生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座谈会上,解放前中职最后一任学生党支部书记、51届学长许子萍同志通过几个小故事,深情地回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后,党支部组织爱国学生开展革命斗争、迎接解放的一幕幕往事,如当时交通大学地下党每天出版战时快报,中职地下党就派人去抄,回来后也印成快报贴在中华堂,宣传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形势,鼓舞广大同学;组织应变会,保护学校不受破坏;组织人员分头绘制南市一带的详细地形图,为解放军顺利进城出力;组织纠察组——人民保安队,宣传党的政策,维持治安,稳定民心;解放前夕,南市地区人民保安队的指挥中心就设在中职……

1945年7月入党的中职又一任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当时称职业市市长)、48届学长方伯华同志说起党支部组织发动学生参加众多爱国学生运动,如数家珍:1946年1月13日在玉佛寺公祭昆明死难四烈士和“6·23”和平大游行、1947年“5·20”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8年“1·29”同济事件等等,尤其是1947年5月23日,中华全校总罢课,900多名学生上街大游行,晚上还组织300多学生去交通大学参加营火晚会……,中职成为南市区学生运动的民主保垒。

50届学长陈佩琛也是地下党党员,在中职迎解放时,曾负责学校迎解放学生组织的膳食事务。解放后到团市委工作。1956年从团中央调到二机部(核工业部),亲身参与了新中国“两弹”的研制工程。陈佩琛学长重温了“两弹一星”艰辛难忘的发展历程,让大家既扬眉吐气、精神振奋,又增添了许多科学知识。

是啊,一代又一代中职学子中,不仅有许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投身于革命;更有一大批同学无怨无悔地奔赴祖国各地为建设新中国建功立业,奉献一生。

58届学长、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工副教授许宝发则用25个字检视他的人生轨迹:“苦难的童年”、“温饱的少年”、“平稳的青年”、“发展的中年”、“幸福的晚年”。他在繁重的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前后写了17本书,其中《实用电工计算手册》一书已出三版,印了十三次。五十年的教坛生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他更坚定对党的信念,更增添对祖国的热爱。

54届学长王银龙在石油战线奋斗了41年,他回忆从玉门油田到大庆油田从事石油开采的艰辛与欢乐,讲到如今西气东输的可喜发展,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溢于言表。王银龙对当年中职校长庞翔勋注重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记忆犹新;强调中职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使他终生受用。

商科学长顾德生今年78岁,1948年7月份毕业,5月份就被银行录用。因为当时中职的商科学生很行俏,银行紧缺这方面人才。解放后顾德生自愿报名支援大西北,到条件最艰苦的新疆工作。顾德生1952年9月19日从上海出发到新疆,路上居然走了41天,而如今上海新疆飞机半日还。顾德生在新疆工作了39年,从最基层的岗位一直到担任自治区人民银行副行长,1991年调回上海,1998年退休。顾德生在银行工作了整整50年,对新中国建立60周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巨大变化亲历亲为,感触尤多,并深信未来中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华职校现任副校长孙忱谦欣然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说,之所以不顾星期六休息,非常乐意来参加座谈,因为每次都能够听到各位学长们丰富的足迹旅痕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收获很大。我们始终敬重老校友、老学长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的重要贡献,这是中华职校宝贵的财富、光荣的传统,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弘扬光大。希望各位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共享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孙校长还介绍了学校最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