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国防
江问渔
提起“国防”,二字,大家便不知不觉的发生了两个观念:(一)国防的设备,是大炮、飞机、炮台、战舰、海陆空军;(二)国防的责任,是政府少数人所担负。其意以为国防只有物质上的设置,只有少数负责的人应该注意,其他,便可以不闻不问。这就“狭义的国防”来说,固然不错;但是近代国家,要生存在世界上,绝不能仅依赖一国以内最少数人的力量来支持一切,更不是仅仅有了一些物质的设置,便可以有恃而无恐。须知物质的运用,物质的发展,一定要有精神,贯注期间,一定要有整个国民的力量,充满支撑于其内。是以说到国防,除了“狭义的国防”外,还有“广义的国防”在。并且这“广义的国防”,较之狭义的,尤为重要。我们十二分相信,一国国民,倘使在战时没有维持后方秩序的能力,没有共赴国难的精神,甚且没有能够自给自养最低限度的物品,则纵有效完善的军备,纵有政府负责人的牺牲决心,而国家能否存在?恐怕还是一个疑问。
今日的中国,可算已到最危险的地步了罢:东四省失地经年,收复不知何日。长城天险,已与敌共。敌人势力,现正布满华北,天津在他们的大包围中,渤海岸上,有敌人筑成的广大机场;黄浦江边,有敌人建就的高耸炮垒。军舰可以随意出入我长江,威胁我首都。彼固俨然以亚洲主人翁自居,目空全世界,盤马弯弓,极图一逞。此时实无异到了世界大战的前夕。在世界大战,尚未发生之前,敌人已经一步紧一步的,将易蚕食手段而为鲸吞的暴行,若一旦大战爆发,则桎梏我如牛羊,宰割我如狗彘,还不是意中之事么?须知我国虽弱,我国民虽贫且愚,究竟还是独立国,不到朝鲜及安南的程度。究竟还是圆颅方趾的人,不是牛羊,不是狗彘。难道我们就承认国家已无救了吗?难道就承认束手待毙,自侪于牛羊狗彘么?难道我们的失地就不愿收复了么?我想,只要是中国人,谁都不肯承认且不甘承认吧!
不愿亡国,便应救国。不愿做兽,便应做人,要救国,一定要注意到国防。要做人,一定要做到有益于国防的人。在政府当局,负有设备国防的责任,这是当然的事,如何办法,暂且不去研究它。若在政府以外的国民,应该怎样呢?这却是我所要讨论的问题,且认为目前急待解决万难再缓的问题。
我以为今日中国国民,处此特殊地位,要注意国防,要做有益于国防的人,非具有左列三种力和三种心不可。哪三种力呢?
一、自养力,
二、自卫力,
三、团结力。
哪三种心呢?
一、羞耻心,
二、自信心,
三、爱国心。
“力”,是由知能的灌输训练而成,比较偏重在知识意志习惯方面。“心”是重在情感的启发与培养,一部分却也根据於知识,而渐渐成为习性。就个人方面说,情形是如此,若就一个民族社会说,大多数国民能具有此三种力三种心,便能养成一种强盛充实的国力,蔚成优良向上的国风。
那么,国力怎样才能养成?国风怎样才能蔚成?又知识怎样去灌输?能力怎样去训练?情感怎样去启发去培养?试问,这许多说法,哪一件不是教育问题呢?
固然,救国之道,不止教育一端,帮助国防上的设备,也不能专赖教育,但至少可以说,教育是各种救国方法中的最重要一种。而要养成有益于国防的人,更是舍教育以外,无从下手。要真正能全国总动员,真正能把全国力量尽量发挥出来,从事於卫国工作,更非借教育,无法收效。
所谓教育,当然是指着广义教育而言,凡一切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皆包括在内。不一定要学美学法学日,也未尝不可学美学法学日。总以切合中国目前需要,专为救亡国存,好好造成一种最经济最有用的中国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精神、中国教育方法,为唯一的目的。尽可取法於人,而要以我为主体。设备不妨简单,要能普遍而实际。课目不妨减少,要能切要而实用。时间不妨缩短,要能速成而有效。横的方面,要舍其轻而举其重;纵的方面,要先其急而后其缓。不尚空谈,不唱高调,教一人要得一人之用,教一课,要得一课之益。
(一)就养成“自养力”来说吧,一定要普及自然科学教育,注重应用科学教育增进一般国民的生产力,储蓄力。不仅使受教育者能生财、而且能用财,能输财。无老无少,无男无女,皆以服用外货为可耻,以服用国货为至荣。自信中国国民确有自给自立的知能,无论如何,务求食用所需,不再依赖舶来之品。从儿童教育起,即以充分的职业陶冶。中等教育一级,必竭全力注意职业教育的普遍推行;而专科大学,务以养成多数职工指导人才,职业领袖人物为依归。这一班指导人才,领袖人物,又必充满民族情感,爱国精神,努力全民族的经济发展。先忧后乐,先国后家,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注意于个人物质的享乐,专注于民族经济繁荣,蔚成学风,铸成民性。一旦国家有事,无论是自动参战,无论是严守中立,凡是国民,人人皆能发挥互助的精神,使供给无乏,运输无阻,不至忧民用的不足,再仰给于外人。如是则国家大本,自能立定不摇了。
(二)就养成“自卫力”来说吧,军事训练,务必全体注重不惟学校教育如此,社会教育亦然。政府要有整个的计划;分区筹设武库;严格训练青年。合文武为一体,融智勇于一身。人人以文弱为大耻,以舍身卫国为至荣。对于历史教育,地理教育,要特别注重,凡是受过教育之人,虽在妇孺亦知爱惜锦绣河山,崇拜民族英杰。平时散在乡里,则能互相联合,保卫闾阎,战时敌忾同仇,则能执干戈以赴疆场。确切自信,中国国民,是不可侮的民族。此时埋头苦干,作种种预备工夫,他时自能抬起头来,博得最后胜利。不畏惧,不浮夸,沉着应付,刚毅不挠。并且决定教育宗旨,养成国民坚强的体力,矫健娴熟的战斗力,是纯为保卫一己的国疆,绝不是为侵略他人的土地。
(三)就养成“团结力”来说吧,集团生活的习惯,在儿童教育,即应开始训练中等教育以上,更当特别注重。说到社会教育方面,亦必以此为主干。务必多方设法,消灭其狭小的猜忌心;锻炼其合理的服从性。训练其严守秩序,指导其自治组织,发展其互助精神。并晓以为群服务之可尊可敬;示以自利自私之可鄙可耻。无论何方教育,皆万万不可徒重书本知识,务予学者以社会服务的机会,以增进其组织知能。为之师者,尤应以身作则,一方详察学者个性,施以极亲切的指导,一方加入集团生活,施以有计划的熏陶。而于民族意识的扩张,民族情感的激发,更要随时随地随事,不断的注意实施。如此则国民高尚纯洁的人格,侠义勇敢的精神,公而忘私的习性,合群结团的能力,在教育未终了时,业已养成,教育终了以后,更可发扬光大。一旦不幸国家有了非常之变,这一班受过教育的国民,消极的既可维持后方秩序,积极的且可帮助军事进行。
如照这个样子做去,国民三种能力,既可分别养成,而融会起来,便成了一种不可抗的大力。至于三种心习,自然亦可同时随着三种能力,一一陶熔成功,一一充分表现。这还不是最大的国防设备么?我深愿教育行政当局,教育思想专家,学校教育者,社会教育者,速速转移目光,速速集中精神,注意到此,千万不可再说“国防是国防,教育是教育,两者各不相涉了。”须知现在已到“国将不国”的地步,还容得我们习故蹈常,从容施教么?现在大可简捷了当的说:“今日中国的教育,是为国防而设施,今日中国的国防,正赖教育做一个大助力。”
原载《国讯》第84期民国24年(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