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年半的徐公桥得到改进乡村的小小经验
黄炎培
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期满,中华职业教育社已有报告书公布。吾们为什么从事试验?譬如行军,吾们是斥堠队,是开路的先头部队。对于后方,当然负有详确报告接触状况的义务。吾呢,从选地到移交,既为始终关系人之一,该将所得甘苦,就吾个人所见和盘托出,供一般同志的参考。所以既草《徐公桥乡村改进史的最初一页》(载入《六年间之徐公桥》),再写这篇文字,作为对于从事乡村改进运动诸同志的正式贡献。
今请先述徐公桥概况如下:
管辖江苏省昆山县
面积四十方里(初办时,十四方里)
户口七百三十五户,三千五百九十七人(初办时四百四十六户,一千九百九十人)。
交通南滨吴淞江,北接京沪路开福庵站,东距同路安亭站六里。
试验期间民国十五年十月至十六年春为试办期,十七年四月至二十三年六月为正式试验期。同年七月一日起,移交地方接管。
试验经费六年间,本社支拨经常费一万二千元、开办及临时费五千三百零九元四角二分。此外公私捐拨特种费用不在内。
次述徐公桥六年半改进期满所得结果之大概如下(详见《试验六年期满之徐公桥》六十五页至六十八页):
关于教育
(1)在学儿童:五百三十五名,对学龄儿童总数六百五十名,得百分之八二·三。以较初办时,在学儿童一百六十名,对学龄儿童总数二百二十六名,得百分之七·七,计增百分之一一·六。
(2)成人识字者:一千五百二十四人(初办时五百六十人)。
(3)学校数:由公立小学一、私立小学一,增为公产小学四、公立流动教室二、私立小学二。
(4)教育年费:由一千一百十六元,增为四千七百零二元零八分。
关于经济
(1)农场:二十二亩二分。
(2)养鱼合作:计有鱼池十三处,养鱼二万三千尾。
(3)养鸡:平均每户由不及四头,增为十一头。
(4)苗圃:自植树苗,分给农民十万株。
(5)农具:灌溉、砻谷、打稻、碾米、弹棉等,用新式的,已见效。
(6)种子:推行金大二十六号小麦,达全区十之六七。收获量自八九斗增为一石四五斗。除虫常识普遍,产量亦增。
(7)合作社,正式成立者三所,试办者三所,社员四百六十七人,社股金一千七百八十元。
(8)公共仓库:成立总库一、分库三,储米价值一万元以上。
(9)土布花边刺绣:尽力推广销售中。
(10)果园:八亩,种桃已见效。
关于建设
(1)筑路:已成可行黄包车之石路六里,阔六英尺之泥路十一里。
(2)桥梁:修理石桥七座,修建木桥二十四座。
(3)公墓:设有万年公墓一处。
(4)一般建设:街道平坦可行,厕所一律改良,垃圾设有木箱,晒衣特设场所,路灯彻夜光明,电话达于全县,黄包车直达京沪车站。
关于保安
(1)警察:设有分驻所,试行警管区制,额设警察十二名。
(2)保卫团:按时训练,分设三处,团员共八十四人。
关于卫生
设有公医诊所,注射防疫血清一千八百余人。瘟疫无。小孩染天花者亦无。
一般概况
(1)农民物品典质:由少数而进于绝无。
(2)烟赌:由公然的盛行而进于绝无。
(3)游民乞丐:由极少数而进于绝无。
团体及机关
设徐公桥乡村改进委员会一所(会员四百六十二人),分会七所。此外设有赞助委员会、民事调解委员会、仓库管理委员会、款产保管委员会、经济稽核委员会、青年服务团、小青年服务团、婚嫁改良会、省节会、儿童幸福会、同乐会、长寿会等。其办事机关,除改进会事务所外,有镇公所、区公所分办事处、公安分驻所、保卫团、农民教育馆、民众讲演厅、民众体育场、民众公园、民众改良茶园、民众问字处等。
基金
现筹得基金二千六百零五元。
这一些些,原不算什么。如果把吾们的理想定为百分,那么现在至多不过七八十分。如果从宽定为八十分,那么未改进时至少也有三四十分的基础。可以说先天原是不错的。我们所以选这先天较好地方来试验,也有苦衷可以说明。在现时,我职教社同人所从事试验的,固然有六七处之多。在那时——民十五时,只有这一处,环顾全国从事乡村改进运动的,也还廖廖,或者可以说绝无仅有,所以很希望进行顺利些,免使新芽遽受摧折。
那么我们踏进徐公桥,首先注意什么呢?首先注意两事:一用人,二用财。我们对这两事在十五年五月三日通过之《试验农村改进计划》中规定之原则如下:
甲、用人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虽为指导督励起见,施充分之助力,总以试验期间终了后,能用当地人才继续举办为度。
乙、用费以就地筹款为原则。虽在提倡时略加助力,总以试验期终了后,能用当地经费继续进行为度。
我们很早决定我们的工作性质,我们立脚点很是分明的。徐公桥是徐公桥人的徐公桥,我们站在客位上帮助他们建设成功。我们是客卿,是剧场的票友,说明在先。若干时期以后,交还他们自办的。方不愿意招了许多人才,花了许多钱财,办得过于花团锦簇,超过地方上继续维持的能力,使得极盛难继。今日所以还能移交地方接管,是我们很早注意的结果。
我们一班同志,都是站在教育方面的。可是踏进徐公桥,决不敢摆出吾们老架子。我们认定孔子遗教“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很想先从“信”字打些基础。可是从那里取得呢?设得比较有效的就是两事:
一、施医药自改进会成立,即举办施送药品。后来就改进会设医诊所,设药库于分会,聘医师一个主其事,凡种痘、防疫、疗病、急救,村民均认为有效。
二、放款后举办借贷合作,轻利放贷。先后举办九期。最初两期,每期五百元;以后每期一千元。到期本息绝无欠缴,已成习惯了。后来举办信用合作,先后贷出将及三万元。继续至今。
这两件事是“有目共赏”的,尤其是在村民心目中。他们的批评,称改进会是做好的,劝人家做好人的(《见徐公桥报告书》)。
后来要筑路了,一经宣布,大家愿意捐出工来,要加宽路线了,一经宣布,路旁的地主愿意让出地来,乃至农友愿把他偶然得来的钱捐给改进会,老太太临终遗嘱愿意把他生前辛苦积聚得来的钱捐给改进会。凡有动作,凡有需求,村友只有乐从,从无拒却。或者是下手时在一个“信”字上打下一些基础所致,我们该郑重报告的。
无论你手段怎样和平,态度怎样温婉,总不免有多少地方和人家利害上直接发生冲突的,积极的如放款之于高利贷家、购买合作之于商人,消极的如禁烟禁赌之于营业者。徐公桥岂能独免?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问题呢?除掉在相当限度内,很轻微地用些警察力量以处,还得从种种方面,直接间或劝导或警告,乃至设为其他方法,总在不伤感情之下,达到吾们目的。到后来警权渐渐扩张,那更无问题了。这种地方,如果正式握有政权,当然还可以痛快而迅速。
吾们很注意而很不易接见效的,是改进农产。吾们很虚心自反,书本上的学理和方法,当然不易折服劳苦一生的老农。特设农场,从事试验,吾们认为不是一乡干得了的事。吾们主张全国该有整个计划,分别作物种类,就某种作物区域内适宜地点,试验某种作物,而各地惟有取他试验结果确认有效的来担任推广。徐公桥就认定这种方法去干,麦种介绍金大二十六号,稻种就地选取,棉种介绍江阴白籽棉及济南棉 ,以及推行新农具呀,推广副业呀,倡导除虫方法呀,大都利用现成。总之自忖能力不及的事,吾们决不随便干,免致蒙受重大损失。此点理宜报告的。吾们认为“利之所在,民尽趋之”。只须把有利的事实,给人家看,不怕人家不照办。所以吾们也有农场,也有分场,目的只在把有利的事实,做给人家看罢了。与其把空话说给人家听,就多次未必相信,不如做给人家看,做一次两次,大家做便哄起来了。
有一点吾们很注意的。徐公桥距上海不过几十里,物质上文明幸福,当然人人喜欢接受的。大都市百货的集中,形成豪奢的风俗,往往过于他们生活负担力,这是很可顾虑的事。吾们一方面注意增进农家生产,一方面注意减少他们无谓的消耗。上边所说婚嫁改良会呀、省节会呀,都是这点意思。就是上海去的先生们,绝对不希望他们把上海浮华豪侈的风俗以及所谓“洋派”带到村里去,这点为吾们深微地注意的地方。所以六年半中间,对于帮助青年或民众组织参观团,参观上海种种建设的事,虽曾想到,而从来没有做过。不过对于国家观念、世界眼光,于儿童教育、民众教育上,都很注意灌输并发挥的。
以一万七千余元的经费、六年半的光阴,经营这四十方里、不足三千六百人口的乡村,或以为用力多,收效小,可惜。吾说不是的,分两层来说:第一层,试验当然从一隅起,即或失败,损失不多,故规模不嫌其小。第二层,吾们是平民,没有政权的,就吾们地位和环境来说,是不能扩大,并且不宜扩大。
吾们的理想要把中国治好,无疑的须着重下级政治,最下级乡政,次之县政。……分析说来,无论乡政或县政。该分若干项,某项分若干目,进行时这样办法比较好,那样办法比较坏,乃至组织方法、施行规则,种种图表簿籍及其他文件,都有现成的式样可以参考。譬如三十年前各地开学校,茫无办法;现在呢,好不好另一问题,所有订课程,定教本,办校具,如何编制,如何布置,大家都懂得了。譬如设银行,不似其他公司的创立,须从头讨论设计。所有部分如何组织,手续如何规订,簿籍票据如何制定,一说到银行,都有现成可依据了。这就是无轨道与有轨道的分别。现在东一处,西一处,尽管各自试验,经过若干时间,一切都有公认良善的办法。所有乡政或县政,造成了轨道,使普通都可以仿办,或者于下级政治的改进,得一较好的基础。
说到造成轨道,就吾们所想到还没有做到的,提出几桩来说说。
一、户籍片户籍登记,以户为单位。宜用片,不宜用册。一户一片,纳在一袋中。编号保存起来,户主更易,别制一片,而纳在同袋中。凡人口变动状况,如死生、婚嫁、迁徙;教育状况,如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受业卒业;服务状况,私的方面如职业,公的方面如任公职、服公役;经济状况,如田之自耕佃耕面积、副业种类、合作社之参加状况等;健康状况,如种痘、防疫、患病种类、治疗状况等,分若干栏,一一登记。事项越简要越好,但登记须勤。大概当总干事或分区干事的,对他所管辖的村户状况,当然明白的,不明白就不算和称职了。不过要把他脑海里的记录变为书片上的记录而勤于记载。例如人口异动报告,便钞登上去;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始业卒业,便钞登上去;种痘、防疫、治病的记录,均钞登上去。切戒遗漏,最好定期检查,或各区定期交换检查,这样,比较彻底清楚了。
二、分团指导依保甲法,若干户为甲,有甲长;若干户为保,有保长。这最下层的工作,真值得切实去干。但对保长,尤其是对甲长,须切实训练。他们不是仅仅传达命令,还须负指导民众的责任。吾的意见,如本甲没有相当人才,得附近别甲中人来担任。他的名义,是以户为单位的一甲行政首领。他们的实际任务,却是以人为单位的分团指导员。此点须认识得清楚,规定得明确。如果人员挑选相当,再加以充分的训练,很灵活地运用起来,确是最下层最切实析的工夫。或者想到那里来许多人才,这就须要训练呀!
三、成绩记分法假定以若干年为一阶段,规定若干应办事项,分别轻重,最高总数为百分,某项较重,最高定为几十分,某项较轻,最高定为几十分。项之下有目,分别轻重,某目较重,最高定为几分,某目较轻,最高定为几分。每目以办到何种程度为若干分。积目而项,以办到何种程度为若干分。所谓轻重,就跟所定政策,在一阶段以风不得变更。每年或每半年检查一次,分计起来,得若干分,总计起来,得若干分。等到期满,一阶段终了,看总数得若干分。
以上几件事都是比较精细刻实的办法,吾们还没有做到。但是单靠方法,是不行的。
第一,方法以外更要紧的是人员。就为了徐公桥,感悟到人才的重要与缺乏。所以在两年以前,设了一班乡村改进讲习所,训练得十人;现在上海西南漕河泾地方,设了农村服务专修科,在训练中者二十八人。
第二,方法以外更紧的是精神。六年半的徐公桥,虽算不了什么,还不至于全无结果,与其说是方法,无宁说是精神。吾们是没有政权的平民,除掉和地方领袖施行人格感化以外,简直无下手处。譬如不许人家干什么,总得自己先不干;要人家干什么,总得自己先干。就是握有政权的,亦须“本身作则”,才得有相当效能。现在一般政治之有待于改进,方法方面固然重要,但精神方面的重要,怕还要占多数。
末了,吾把徐公桥用费来计算一下(临时及特种费用不计):
六年间经常总数 一二,000·00元
以六年平均计每年二,000·00元
以人口(三千五百九十七)平均计每人每年·五五元
原载《五六 境》,生活书店193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