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难忘重庆中华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 2019-05-08


□ 宓正明

重庆中华职业学校的校友张英豪今年91岁,是一位上海港务局的离休老干部。他对我讲起昔日的战斗生涯,颇为感慨。也为母校对他的培养十分感恩,对母校的教学方法赞不绝口。现在我把他的故事记载下来,以飨读者。

芦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南下。张英豪的父亲是江南造船厂的冷作工人,他和别的亲朋一起,自筹盘缠,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逃难之路。一路上死了五位亲人,年方9岁的张英豪也差一点儿淹死在洞庭湖里。最后,历尽千难万险,于1938年初到达重庆。

193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从上海迁往重庆。张英豪小学毕业后,正逢重庆中华职业学校招收高职学生,免学费,供应食宿,小学生与中学生一视同仁,他有幸被招收入学。多年后他才知道,此举是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抗日大后方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黄炎培先生坚决反对旧教育鄙视劳动、轻视实践、崇尚死读书的恶习,他主张实业教育不能偏重理论,大力倡导并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使广大中华职校生终身受益。

在重庆白沙沱的中华职业学校里,张英豪每天学习有关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学习其他课程,初中毕业时,他已经学习了微积分。每天下午,他要到实习工厂去劳动,制作内外卡,制成品还能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以补贴学校经费。实质上是一种勤工俭学。张英豪在车间里学会了车床、刨床、冲床、锯床,掌握了各种金属加工技能,还学习了浇铸、打铁、焊锡等技术。尤其是做钳工,那时候学锉刀,要锉铁块,痕迹要锉得很深。他的大哥、二哥在公路边上为别人修理车辆,学习之余,稍得空闲,他便在公路边为哥哥作帮手。有时就在旁边看哥哥是如何修车的,这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在中华职校学习了五年,高专毕业时,他和同学们的毕业设计实践是每人制作一台小车床,那时所学的“十八般武艺”都用得上。最后,他们把亲手制作的一个个零部件,装配成一台能够加工零件的小车床,心里真的感到十分自豪啊!

抗战胜利后,张英豪从中华职校高专转入重庆大学,又在机械工程系读了两年,于194710月本科毕业。此时,解放战争已经开始。他的姐夫是徐州人,被国民党招为海军学兵。1948年,张英豪也来到南京,想请姐夫帮着举荐工作。此时,他姐夫已经升任上尉,有了点小权,他便在国民党海军部队里住下了。1949年春,百万雄师要下江南,解放军策动了江阴要塞起义,南京的国民党海军也接着起义了。张英豪姐夫所在的国民党舰队停泊在镇江焦山港。422日晚,他们举起了义旗。在解放军的安排下,他的姐夫等人纷纷填写了起义表格,军代表见张英豪有重庆大学的毕业文凭,虽不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却也让他填写了表格。张英豪被编入人民海军第一纵队。他参加人民海军后,最初先到南京政治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半年不到,上级就把他调到苏北海安县拼茶镇,在那里担任解放军海防一纵队的登陆艇轮机长。

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专事对东南沿海的海匪进行编组、授衔、训练、改装船只、演练。海匪与国民党军联合行动,不断对大陆沿海地区实施海盗式的抢掠。其中一股海匪在海安县沿海活动,他们身着黄色粗布服装,乘着五道帆快船,在沿海烧杀抢掠。我人民海军就驾着登陆艇追击。遇上大风时,便追不上,毕竟敌船有五道帆,但风变小的时候,就能追上敌船,起到了震慑海匪的作用。1949年底,国民党军队撤离了舟山群岛,海匪就不敢前来骚扰,人民海军的基地就在舟山成立了。

此时,在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的江边码头里,有工人举报,在浮动码头内藏有100多台柴油机,这是国民党逃台之前,从美国进口的,来不及运走,就把柴油机藏匿在浮动码头中,沉下水去。这100多台柴油机被起获之后,便运至江南造船厂,用于建造小型炮艇。每艘炮艇安装了三台柴油机,第一批先建造了12艘,第二批又建造了12艘。张英豪所在的第一批新炮艇,就在台州一带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台州城设有人民海军舰队的大队部。炮艇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护渔。张英豪被分配在三中队。

国民党舰艇吨位大,我军的炮艇吨位小,吃水浅,速度也比不上敌舰。平时小炮艇就埋伏在小岛屿里面。当敌舰前来偷袭时,已经解放了的小海岛上的渔民就在高处使劲地甩衣服,得到这一警示,就立即知晓国民党军舰来了。于是炮艇就冲出去。当敌舰迎面驶过来时,不能正面与之交战,炮艇就打迂回战,隐蔽到小岛内,与敌舰“捉迷藏”。

大队的总指挥是陈雪江,他见张英豪技术比较好,就把他调到一中队去当轮机长。于是,张英豪来到指挥艇——401艇任职。轮机长的职责是很吃重的。一是要像轮机兵一样值班,处理艇上的突发故障,打仗时若炮械受损,须立即排除故障。二是对受到创伤的炮艇进行巡查,若海水涌漏进来,必须以备件把窟窿夹住,进行修补。三是战时要帮助搬运炮弹,从后舱搬运到前甲板,必须冒着枪林弹雨,不惜牺牲。

1954528日,我军与敌军在大陈岛以北头门岛交战。76日,国民党106舰受重创。那次海战中,一枚敌人的炮弹从右侧面打进401艇,再从左舱斜穿出。正巧把操舵员的腿给打断了,他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中。操舵员受伤,船舵无人掌控,炮艇就在海里打起了转转,险象环生。说时迟,那时快,正在驾驶舱外面的张英豪,一个箭步冲了进去,毅然代替操舵员把着船舵。于是,炮艇回复了正常行驶,401艇的炮火对敌舰以牙还牙地实施还击,敌舰终于逃跑了。要说张英豪从未学过操舵,只是平日里做了个有心人,经常在一旁观察操舵员是如何看海图的。久而久之,也学个八九不离十了。想不到这一招在战时竟然派了大用处。

1114日,在激烈的海战中,炮艇部队追击敌舰。陈总指挥命令张英豪:“小张,你能否让炮艇开快一点?”他立即把轮机速度上调10%,加速100转。陈总指挥接着命令他继续加速,他又加了七八十转。不料。陈总指挥再次命令他加速,他又加了三四十转,401艇像脱缰的野马般冲上前去,另外11艘炮艇也紧紧地跟了上来,可惜其中一艘炮艇因平时保养不善,半途出故障停车了。此次战役我军击沉了一千余吨的敌舰、号称国民党王牌的“太平舰”。解放军顺势攻占了大陈岛周围的鯁门、头门、田岙等岛屿。炮艇大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在实战中,敌舰溃逃之后,打过炮弹的火炮必须要擦拭炮筒,炮栓也必须及时保养一下。有一次火炮的后坐力太大,炮栓弹簧的后座竟然坠落到海里了。炮栓缺失了这个零件,火炮就不能使用了,炮艇只得返航,但是,炮艇停泊处却没有修理厂,怎么才能修好炮栓呢?张英豪灵机一动,就想起中华职业学校学过的“老把式”,于是,他就登上兄弟炮艇,征得许可,就把完好的炮栓后座拆卸下来,借用一下。然后,依样画葫芦,做一个同样大小的后座。他找来零件先用锉刀锉,后来又使用焊锡来焊接,终于加工出一个基本合格的后座来。把它安装在火炮上竟然完全能使用。当年学到的技术在实战中又派上了大用处。于是,他荣立了三等功。

平时,炮艇每年要去江南造船厂保养,一年小保养,两年中保养,四年大保养。他这个轮机长得益于中华职业学校所学的技艺,401艇的中、小保养就不用去江南厂了,全部由张英豪亲历亲为来完成。炮艇就仿佛是他自己心爱的汽车一般,日常他十分注意小毛小病的维修,始终如一地精心呵护。譬如海水泵上的橡皮齿轮他经常予以更换。否则,海水腐蚀之后,零件会变形,海水就会渗透到机器里,与机油混淆在一起,而曲轴上面有弹簧,就这样被锈蚀损坏,最后导致弹簧断裂,造成严重后果。那次战役中突然停车的炮艇,事后查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近七年的军旅生涯中,张英豪先后立功十二次。他在实战中深切体会到,要奋勇当先,置生死于度外,方能战无不胜。打仗时,一个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中招”。当年他时时熟练地重温中华职业教育学校所传授的技术诀窍,则是他克服诸多困难,占得优势先机的重要法宝。值此建国七十周年也是海军建军70周年之际,张英豪十分感慨,他激动地怀念当年的海战,也难忘母校对他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