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沙龙(二):职普融通的机制与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 2025-05-23

5月18日,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在沪举办。在下午举行的沙龙交流中,以“职普融通的机制与路径探索”为主题的沙龙(二),通过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汇聚多位来自教育行政、研究机构及一线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职普融通的机制设计、实践路径和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沙龙二的主持单位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建言献策专委会主任张晨主持。他回顾了黄炎培先生在上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初衷——“推广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并表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体系建设,正是从综合改革的高度推进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要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民族复兴培养数以亿计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任君庆作《职普融通的机制与实践路径》分享。他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家关于职普融通的政策演进,指出“从沟通衔接到相互融通,职普融通已上升为国家政策重点”,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拥有多样选择、多样化成才的机会”。他强调,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职业认知与岗位认知支持,在职普融通中承担更积极的角色。

 

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指出,黄炎培早在1917年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要“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增力”,其思想极具指导意义。他强调,职业教育应打破职普分层壁垒,实现类型平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走向“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改革之路;要借鉴国外经验,推进高中多样化办学,构建新型综合高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向本科延伸,实现教育体系的横向融通与纵向贯通,最终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才强国目标。

  

台湾嵌入式暨单芯片系统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宏升作《职普融通:以台湾职业教育多元升学为例分享》发言。他强调,“家长的观念改革,是职教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真正推动职教发展,就要从初中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和家长的正确认知。台湾通过科技大学教师下沉初中授课、组织学生赴技高与科大参访、引入专业体验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提早了解并认同职业教育。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葛睿作《深化职普横向融通,构建学生多元成长立交桥》分享。他表示,“职普融通不是一时应景之举,而是回应时代变革的关键举措”。面向新时代产业变革,职普融通顺应国家教育战略,打通普通与职业教育壁垒,为学生打造多样成长路径,也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圆桌论坛由张晨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丁光宏,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荣誉主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进,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张岚,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树超,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坚,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执行校长毛董杰,围绕职普融通的机制与路径探索分享了各自观点:

重塑认知,打破唯学历论 

丁光宏表示,技术人才与高端人才同等重要,是保障科研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重塑社会认知,打破“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的传统偏见。他指出,技能强国是国家立国之本,要持续推动高职升本体系建设,打破“唯学历论”,促进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构建多元融合的职普教育体系。

跳出教育看职普融通 

李进指出,职普融通既是国家战略,更是民生所系。要真正理解其价值,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新审视教育的角色。他强调,职普融通不仅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也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减压。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回应结构性人才需求,并通过“德才兼备、激活双脑”的素质教育打牢基础。

职普融通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升级 

马树超表示,职普融通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在他看来,真正的“职普融通”并不是让职业教育“去类型化”,而是要进一步强化其类型优势,使学生拥有更多发展空间,让教育公平落地,释放职业教育的真正潜力。

大力发展职业启蒙教育 

张岚表示,目前技能型岗位仍难以匹配市场需求,反映出职业启蒙教育的薄弱。他建议,推进职业启蒙教育需课程体系化、资源数字化及协同机制化,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让技能教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一环。

以职普融合应对教育挑战 

赵坚指出,普通教育以知识演进为逻辑,而职业教育则基于技术演进,二者融合应互补优势,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挑战。他强调,要实现“通”,需破解学分互认难题,探索课程等值点,大模型技术或为桥梁,通过探索长周期贯通培养、项目化教学等路径,推进真正的职普融通落地。

认真托举每一个孩子

 毛董杰表示,尽管技工教育在社会认知中常被边缘化,但“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认真托举”,这正是技工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毛校长特别提到一位曾中考仅202分的学生,三年后通过职教高考升入公办高职,最终成功专升本至同济大学,展现了职业教育为普通孩子提供成长跃迁通道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