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吴志强:职业教育的“双层引擎”,如何打通从中专到工程院的“黄金通道”?

发布时间: 2025-05-21

“职教不是‘断头路’,而是通向院士的‘黄金通道’!中国急需打破职教天花板,让技能人才与学术精英‘双向奔赴’。”5月18日,在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工程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志强作了题为《职业教育 终身学习》的主题演讲。从一组震撼案例讲起:德国工程院三位院士均为职教院校出身,他们凭实践创新能力登上学术巅峰,以全球化视野剖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痛点与要点:

 

职教困局:社会地位与认知偏差的“双重枷锁”

“在儒家文化语境下,职教常被视为‘低人一等’的选择。”吴志强直言,当前职教面临两大核心矛盾:社会认同困境:职教毕业生在职业晋升、社会地位等方面遭遇隐形壁垒,“从中专到工程院”的上升通道尚未贯通。教育模式割裂:传统职教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缺乏与产业需求、学术研究的深度绑定,导致“学用脱节”。

他以德国工程院三位院士为例——全球顶尖建造公司Hochtief总裁、博世集团掌舵者、企业管理导师级院士——均从职教起步,凭借一线实践经验成为学术权威。“职教赋予的实战能力,是普通本科教育难以复制的财富!”吴志强强调,职教必须与产业“深度捆绑”,才能培养出“既能动手又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破局之道:职教需与产业、学术“三足鼎立”

吴志强以同济大学“双元制”改革为例,提出职教升级的三大策略:

一是教育模式革新: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例如,同济大学建筑专业教案由德国企业团队与教师联合打磨,学生既学理论,更在实战中掌握模型制作、数字化设计等硬技能。

二是职教纵向贯通:构建“中专—大专—职业硕士—职业博士—工程院院士”的上升体系。吴志强透露,正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序列向职教人才开放,“若中国能涌现3位职教背景院士,将彻底改写社会对职教的认知!”

三是全球资源联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台WUPEN,整合全球27万职教课程资源,推动中德、中欧职教联盟落地。吴志强建议,上海应该建立“全球职教协作平台”,更好助力中国职教从“跟跑”转向“领跑”。

未来图景:职教如何点亮“中国智造”?

面对数字化浪潮,吴志强提出“明日职教三大行动”:

一是实战化培养:组织学生参与碳中和、AI制造等国际竞赛,以真实项目锤炼能力。去年,全球400万奖金激励学生攻克产业难题,“让职教学子站在城市创新的最前线!”

二是教师能力升级:建立全球职教教师共享平台,通过创新俱乐部推动教育资源跨界融合。

三是政策破冰:呼吁政府将职教纳入城市战略,例如上海可率先打造“世界职教中心”,吸引国际顶尖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职教不是‘二流教育’,而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第二引擎’!”吴志强疾呼,唯有打破学历偏见、重构职教生态,才能让“大国工匠”与“学术泰斗”共同托举民族复兴。他认为:“职教的未来,不在实验室里,而在产业一线;不在试卷中,而在城市发展的脉搏里。”或许不久的将来,“从中专生到工程院院士”的故事,将成为中国职教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