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 第十一节 社所

发布时间: 2009-10-08

 


 

中华职教社取交通之便利,人脉之集中,创设于上海,设想逐步推广事业至各地。成立之初,依靠张謇、沈恩孚、黄炎培等多位发起人长期在江苏省教育会工作的特殊关系,借用位于上海西门外林荫路方斜路口的江苏省教育会会址一层为社所,遇有会议,活动,借用三楼会议室。随着事业扩展曾商借增加办公用房至二楼、三楼。

中华职教社因各项事业发展,原江苏省教育会房舍不敷使用,拟另设独立社所。于民国15年(1926年)12月18日择定法租界内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442号)两幢小楼,于次年初迁入,岁租金2千元。《教育与职业》、《生活》均同址办公。

搬进该处不久,民国16年(1927年)3月23日晚突遭国民党区分部占据社所,次日《申报》报道:“中华职教社向有黄炎培办理,昨日国民党第三区党部派代表前往法租界辣斐德路该社接收”。4月9日,中华职教社出版股刊登紧要启事:“《教育与职业》订户公鉴:本社于3月23日晚突遭意外,所有各订户存根尽被撕毁,兹八十四期业已出版,务望各订户迅将订单寄来,以便照发为荷。又《生活》二卷二十三期出版。”至此中华职教社收回社所恢复办公。

中华职教社办事部事业愈兴,人员日增,拥挤情况日见突出,走廊之内阳台之上均改为办公室仍觉不够,其影响办公效率实在不小,社内同仁为之憧憬并谋划一处新社所,以便于办事,又节约开支。经民国17年(1928年)3月19日董事会详密讨论,认为同仁所提之设想很有必要,决议组织委员会负筹划之责。

委员会由钱新之任主席。许秋驷、周静涵、朱吟江、张效良、沈恩孚、王志莘为首批委员,后两次增推朱子桥、黄以霖、李耆卿、袁观澜、郭秉文、黄炎培、杨卫玉、赵增涛、王佐才、江恒源、姚惠泉诸人为委员。委员会负责地址勘定,图样商核,经费筹措,房屋验收等各重要事项。经年余努力,履勘地点多处,最后得华龙路环龙路口(今雁荡路80号)清册道契2823号地一块,面积五分二毫,价规元银一万两又二百元,由董事会推穆杼斋实际主其事。民国18年(1929年)4月5日签定购地约。委员会对社所设计图样数次讨论,认为地块有限,唯有增高,初拟四层,最后定五层,并增屋顶,作游憩眺望之所。其外表采用西班牙式,求素净庄严,正面用淡紫式,侧正面用白色,内部由办事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建议供采择。延聘公利营造业公司工程师顾道生、杨楚翘负责测绘设计。建筑图纸完成后,在八家应标者中,潘荣记营造厂中标,计规银3万8千6百两,水电洁具皆在内。所需购地、设计、建筑、设备之经费,共约规元五万余两之巨,委员会商定,鉴于时局关系,捐募实为不易,时间又不及待,遂商请中华银公司借垫3万元,得慨允,又请钱新之出力,向四行准备库抵借3万元,其余为自行乐捐,总数大致相抵。

前期准备落实后,于民国18年(1929年)8月7日动工,期限6个月,施工过程中,中华职教社为格外郑重起见,除请工程师随时到场监导工程外,指定办事人员负责兼理工程事,同时还雇专人常驻场中监视一切,因此工程、材料尚觉满意。施工方曾发生停顿、拖延现象,经紧急处置,工程于民国19年(1930年)7月幸告完成。

第十一届社员大会延至民国19年(1930年)7月20日与新社所落成典礼同时举行。社员大会开幕式结束后,董事长钱新之主席,引导诸来宾、社员至新社所大门首,行启钥礼:由社内工程主管员送钥匙于钱,转授办事部主任江恒源,随由江启钥,招待来宾入内,逐层参观。

新社所底层设问讯处,新农具推行所陈列室,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发行部和编辑部,能容200余人的比乐堂专作集会之用,堂上匾额“比乐堂”请九一老人马相伯所书,他解释取比乐之义:“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惟能群,然后能乐。余既参加其发起大会,越十三年,新社所落成,同人因取杂卦语名其堂。”二楼为中华职教社办公室,职业指导所,会议室,会客室,业余图书馆,电话间。三、四两层为出租部分之房间。五楼为办事部同人宿舍、储藏室、娱乐室等,走上屋顶,登高望远,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尽收眼底。所建新屋限于经费未安装电梯,社内职员几十年徒步上下。

新社所落成,在大门内北墙上嵌有建筑委员会主席钱新之所题贷金纪念碑铜牌一块:“同人念吾国需求职业教育之急,中华职业教育社诸君十二年来服务职业教育之勇而能久,因贷金于社,建此屋,以供社用,屋成,谨志。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建筑委员会主席钱新之。”

自建社所完成后,成为中华职教社工作、活动、联络的中心,举办过由进步教授主讲的宣传和平、民主的讲座,董竹君在底楼开设过锦江茶室,民国35年(1946年)8月由中华职教社发起创办的比乐中学曾设于社所大楼内。民国35年(1946年)1月,民建上海分会筹备委员会会址设于雁荡路80号,并于11月举行成立大会。1949年5月30日,民建在该址召开临时会员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迁北京,上海设立分社,仍沿用雁荡路80号原社址办公至今。比乐中学迁往自建校舍,部分用作举办补习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分社活动停顿,卢湾区业余大学进入社址大楼办学,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职教社重新恢复活动,收回原大楼,继续由上海分社使用。同时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复校,先后创办的上海中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中华职业进修学院均以该楼为校舍。1993年上海职教社申办上海中华侨光职业学院获准招生,是年7月份起上海职教社自筹资金于大楼露天屋顶专门加盖约150平方米教室,专供该院首届珠宝专业学生上课用,1994年中华侨光职业学院规模扩大,迁出社所。

2002年4月27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2]26号文批准,该大楼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2001年至2002年间,中华职工中专学校,中华职业进修学院迁出大楼,易地办学。

其后,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等上海几个主要教育团体相继在社所内挂牌办公。

20世纪50年代,上海分社曾对社所进行过一次维修。1993年对使用几十年的旧楼第二次进行维修。2000年、2003年连续两次对该楼进行大修。经多方勘测,于2004年在大楼内就原有基础安装小电梯一部。

1:

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基金题名

王庆华纪念金五千三百五十一圆二角五分。穆朱夫人纪念金二千五百四十圆。阎百川五百圆。任振采三百圆。蒋竹荘募一百圆。吴谷宜周静涵橘隐各一百圆。丁禹谟朱琛甫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各五十圆。王省三甘仲琴沈信卿阮介藩马俊卿袁观澜张仲仁张云搏张君励许秋帆黄伯雨黄任之黄涵之荣德生钱新之穆藕初苏民生各四十圆。徐兰墅、张啸雯各三十圆。吴士魁二十圆。青浦县教育会十五圆。王企华荣德轩沈商耆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章伯寅廖茂如各十圆。尤企陶七圆。尤质君张松乔许菊甬各五圆。李耀南三圆。丁子慎王几道朱晋卿李望平吴剑士宣子宜孙道夫唐晋侯张子华张仲明许栋材陈端白汤养岩彭敏伯华霁荪杨世恩赵师震郑寿麟戴艺圃各二圆。尤子谦尤养扣尤静初吴子修范肇基毕静谦各一圆。共银一万零一百四十五圆二角五分

中华民国拾五年九月

2:

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基金纪念碑附件

中华民国新纪元十有五年,实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之第十年,同人鉴于国人对职业教育需求之急,念社所负何之重且远,谋所以永社生命者。甲之言曰:生命者,实含精神物质二元素,今社所有,独精神耳。乙之言曰:诚求物质乎!苟得万金,储银行,权子母,子复生子,百年将万倍母金而有余,盖图之;皆曰善。醵金如额,设委员会,保管之,以民国一百一十有五年为期,先期绝不许取用,及期并子母为基金,复储之,乃得岁取子金以用。例既定,会执以行。越四年,社建屋上海环龙路成,乃立碑以记。今社所设施,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工商科学生六百六十八人,各科毕业生八百三十六人,中央木工教场学生二百九十七人,中华铁工厂,中华珐瑯厂,上海职业专修夜校,会计科统计科学生九十六人,职工补习晨校学生五十八人,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蚕桑科学生八十人,下蜀蚕种制造场地三百亩桑十万株,昆山徐公桥改良农村凡四百四十六户二千一人,上海职业指道所,中华新农具推行所,出版则生活周刊凡二百五十期,教育与职业月刊凡一百十三期,丛书先后十二种,都凡一百十八册,其他职业心理测验,农村调查,职业教育图书编译等不具述。凡社员七千三百五十八人,董事九人,评议员十一人,办事员二十九人,以告百年后求社所以始者。

中华民国新纪元十九年二月黄炎培撰沈恩孚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