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党引领我步入人类最高智慧园地——马克思主义


吴贤忠

今天我们在这里座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60周年,我的想法对国家、对我们职教社、对我个人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对国家来说,60年峥嵘岁月经历了很多风雨,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即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很多教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情。

对职教社来讲,黄炎培先生在60年前,即1949年10月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了32年后发现的新生命》,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先生在从上海回北京的火车上写的。发表以前初稿征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很多中央领导的意见,最后得到董必武的肯定,说明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职教社获得的新生命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职教社从在国民党时期被政府打击,变成受政府所支持,职教社的工作被纳入到政府的整个工作序列之中,从此职教社就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所必须的教育,职教社的新生命在于职教社重建后要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贡献,这是我们的着眼点。

60年对我个人来讲也是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地方。

我出身于工薪家庭,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5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市为日寇占领,父亲就业的内地自来水公司被日军占用,父亲突遭失业。时物价飞涨,家计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回到宁波乡下老家。我在乡下小学毕业后,上了2个月的初中,因无力交纳学费辍学。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父亲在原公司复员,我考入中华职业学校,原因有二:1,该校学费比较低;2,中学阶段5年毕业,且毕业后有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谋生,上大学是不敢企望的。初2时父亲病故,生活顿陷困境。母亲四处托人为我去当学徒找生活出路。但我实在太想念书了,唯一的办法是去考助学金。当时有一家私人举办的助学金机构叫“三乐堂”,出资的老板姓潘名诵先。每年暑期公开招考,凭平均95分以上的成绩报告单报名。从大学到初中一年级每一年级取一名,给予学费的全额资助,应试者甚众,每一年级不下百名。经过考试,我幸运地被录取了。以后每学期凭成绩报告单和学校的缴费通知单领取支票,一直到上海解放。1951年我从中华职业学校商科毕业,经政府分配到吴淞煤气厂工作。这是第一次毕业生由政府分配工作,同学们因放下了就业的担心,都十分高兴。我分配在郊区,交通又不便,但仍十分喜悦地背着行李去报到了。

在中学时有一句古语印象极深“为人谋而不乎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为人做事应忠心,朋友之间应讲信用。忠信二字是我奉为人生的道德准则。既然政府给了我工作机会,就应该忠心地努力工作。

吴淞煤气厂原是抗战时日军所建,抗战胜利后没收敌产,成为国营企业。解放时由解放军进驻,成为人民的国营企业。根据党的政策,原有职工愿意留下工作的都可继续工作,维持正常生产。但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企业中的封建把头,隐藏的反革命分子,以及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严重阻碍工人积极性的调动。因之为了改造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如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肃清压迫职工的恶势力)、生产改革(改革不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工资改革”(建立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干部等级工资制,工人的技术等级工资制)。解放初期党组织尚未公开,企业的行政工作由厂长负责,军代表决策大事,通过厂长去实施。政治运动在党的领导下由工会出面主持。我们解放后第一批进厂的青年干部(共6人,其余5人为其他中学的应届毕业生)被视为新生力量。经过半年左右的工作,当时我虽仅20岁左右,就被选为管理车间(厂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会主席。调离行政工作,专事各项运动。搞政治运动就与军代表(厂的党组织领导)的接触多了。他们一心一意的工作态度,平等待人的生活作风,待遇极低(供给制)所做的事没有不是为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与留用人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虽然是表象的东西,但却深深地教育了我,做人应做这样的人,是我对共产党员极初步但十分良好的印象,同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共产党的愿望。

1953年,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在中国首次翻译出版,价格150元,约合我三个月的工资。出于对党的基础理论了解的追求,我买了一套。虽然花了不少业余时间去啃,但由于基础知识不足,并没有读懂。以后才知道没有马克思义主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共运史)以及哲学史,特别是经济学说史的初步了解,没有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初步了解是无法读懂《资本论》的。

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和培养,1954年党组织接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中央决定征用英、法商在华企业。上海煤气公司是英商企业,由吴淞煤气厂组织干部实施征用,改英商企业为国营企业。我参加了征用工作,并担任公司劳动工资科副科长,着手改革英商留下的工资制度。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并发文通知各级要鼓励有条件报考大学的青年职工考大学。公司党委同意我去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我当时工作己满5年,经过文化考试作为调干生被录取了。

中国人民大学有良好的学习条件,除了有教师指导外还有图书馆、资料室的大量图书、资料供你阅读,犹如掉入了智识海洋任我游。过去不敢企求的上大学,今天党给了我,我毫无牵挂,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1960年,大学本科毕业,分配我留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四年的本科学习,除了学习与工业管理有关的数、理和工业技术知识,管理理论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学说史,初步了解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这些为我在研究生阶段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造了条件。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是先由导师作一些提示,然后自学经典著作。这3年学习了包括马克思《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也阅读了一些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作。

马克思《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里的政治经济学即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论述过程中凡涉及过去有人已经提到过的理论观点都如实说明,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评述,如劳动价值论指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已提出过,但他们的不彻底之处也如实指出。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反动观点和险恶用心则痛加批判,如村“三位一体”论所宣扬的劳动创造工资、土地创造地租、资本创造利润各有贡献,各得其所,从而资本主义就不存在对劳动的剝削,不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如是则无产阶级就没有革命的理由了。《资本论》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最终必将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列宁称《资本论》是无产阶级的“圣经”。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经济学单辩护已无济于事,纷纷转向“反危机”措施的研究。他们从宏观经济的表象之间的联系出发来解释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危机的措施。如凱恩斯的理论曾取得一些疗效,被奉若神灵。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所以经济危机不断发生。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应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和批判,从理论上看资产阶级经济学充其量对宏观经济管理上有可借鉴之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运动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说明它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所以这两种经济学水火不容。任何融合仍至企图用资产阶级经济学来替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是错误的,不可能得逞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了一把认识人类发展历史的钥匙,使人类对自身社会的发展的认识从必然王国推进到自由王国,认识到历史绝不是救世主给的,是自身奋斗创造的,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