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春风伴我行万里

来源: 研究理论 发布时间: 2009-11-10

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施蔷生

新中国诞生即将迎来60年大庆,作为一个民主党派成员、中华职教社社员、区政协委员,此时此刻,更加感恩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犹如和熙的春风,伴我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20年的党派行程。

停不下的脚步,只为心中那份责任

这是《徐汇政协》杂志2009年第5期在委员风采栏目中对我的采访报道题目。文章用三个小标题三次转折经历三种体验、三度空间承担三个角色、三十年岁月品味三重境界,概括了我自1977年参加文革后恢复高考成为第一届大学生以来的30年人生经历。

我是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2003年加入上海中华职教社的。从此,在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温暖怀抱中,我如坐春风、如鱼入水,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追求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我勤奋地思索和参与调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了一个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的崇高职责。20年来,我为本市(区)或全国两会撰写(提交)提案近50件,涉及面广,并且质量又较高。如,民进市委2006年以前所获得市政协优秀提案中,由我担任主执笔的就占到近20%。其中,如行业协会的提案,对上海市行业协会管理条例的出台和上海市行业管理署的成立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上海试点城镇建设的提案还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的脚步加快。在市、区两级政协(民主党派)的一些专题论坛和报刊杂志上,经常有我活跃的身影,所发表的观点常引起本市和国内媒体的报道。本人撰文在媒体上发表有关文章就多达200多篇,许多被转载。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发表内参,先后受到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副市长的批示肯定。还在报刊上发表读者来信,先后掀起本市对城市精神、中小学生课业减负等内容的社会讨论。《新民晚报》今年327日头版发表我有关社会参与世博讨论的建议。617,我提出的有关世博园区服务的建议,得到市委俞书记的批示。近年来,我还参与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委统战部下达给我们民进市委的重大课题,主要由我执笔。如前几年,是《社区资源共享》,去年是《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后评估》,都获得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有的转化为党派两会提案。今年是《上海社会管理创新》。有了一定的党派经历,我开始对我国的政协(统战)理论进行了研究。去年,撰写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思考一文,被收录《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2008年度论文集》。今年,又提交了新论文《关于政协委员职责的思索》,提出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区分,政协委员所承担的职能需要加强和拓展,政协委员对当前的政治局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思索和建议。我在职教社的《上海社讯》报上,六年来发表文章约10多篇。

对于我的努力和勤奋,组织上给与了肯定和鼓励。我多年被评为民进市委先进个人,曾担任民进市委经济科技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现是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获得2003—2005年度上海市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07年被推选为徐汇区第十二届区政协委员。20098月被聘为上海中华职教社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之所以能够在体制改革、社会民生、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城市信息化等多种领域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诸多的建议,主要源于我大学毕业后的三次转折体验。1982年到1987年,我在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办公室担任综合秘书工作。对所属公交、出租、自来水、煤气行业的经营服务及体制改革创新,深入调研。为往后关注社会民生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1987年到1993年,我在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任职,先后参与市一些重大课题如浦东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上海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调研,为参政议政提供了较宽广的舞台背景。1993年下海经商的10年,亲身经历了大型国有企业的由盛而衰的过程,深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机遇和风险和改革开放的艰难和不易。2003年调到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任职,2007年兼职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从而基本确定了作为一个学者的人生坐标。

人已进入天命之年,没有升官发财,感到人生阅历给了我磨难,也给我了体验。我用等腰三角形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作了个比喻,党派和政协的工作是两条斜边,本职工作是底边,家庭是支柱。三种角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每一个空间里我都力图尽心尽力去做到最好。在本职工作上,我恪尽职守,协助领导积极组织学会会员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学会荣获优秀学会。本人被推荐为上海市新一届社联大会代表人选和优秀学会工作者人选。

秋云湛甘露,春风散芝草

魏晋南北朝著名诗人谢朓,永明乐十首之三,有佳句:秋云湛甘露,春风散芝草。如今,我十分感激在我二十年党派生涯中,给我思想政治上引路、参政议政工作支持的许多领导和同仁。我望不了二十年前与邓伟志先生的邂逅,一番倾心交谈,他成为我加入民主党派的引路人。从此,一直在思想理论上给了我许多精神营养和熏陶。原民进市委秘书长邵光宇调到上海中华职教社后,继续关心我,介绍我加入职教社。市体改办的领导给了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智慧和勇气。现任领导江绵康主任(会长)等,传授我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包括对我参与社会工作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徐汇区政协李主席和区统战部黄部长,每次开两会时,对我的提案都给与肯定和鼓励。还有民进市委蔡主委、陈副主委等,都以他们儒雅的学者风度(而不是以党派领导身份高高在上)感染我。包括上海中华职教社的胡忠泽副主任和马开年副部长,经常对我的工作和来稿给予热心指导等。这些,我都铭刻在胸。

20061225日下午,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当我从市委领导手中拿到市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的奖状时,我很激动。当时任上海民进市委主委的严隽琪主委和我亲切握手,对我表示祝贺并勉励我。市区统战部门领导对我的政治教诲和指导,也清晰地闪现在眼前。2001319日下午,浦东区委统战部方伯华副部长和贾、高两处长来区民进找我谈了一小时话。原来,他们是对准备提名推荐进入民进区委委员人选的考察。正巧,当天《文汇报》刊登了由记者采访我关于浦东中小学周围环境的建议文章。我给他们看了复印件。他们非常肯定我在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成绩,对我提出了努力的要求和希望。他们的平易近人和高度的政治关心,使我感到无比温暖。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统战部的领导。后来,有幸参加了市委统战部门下达的决策咨询课题,我曾3次前往位于复兴西路上的市委统战部大楼,聆听统战部领导对我们课题的指导意见。他们的高度政治敏锐性和亲切的热情关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是社会上这些杰出的共产党优秀领导和统战部门、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以他们无穷的人格魅力,对我们党外人士,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言传身教。犹如秋云和春风,给我们送来甘露和芝草,使我们切身感受到党的统战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弘扬前景,激励我们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途中健康地成长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