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社区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可行性报告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教育与职工素质提高课题调研
上海徐汇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市徐汇区总工会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与背景
(一)调研的时间、地点与目的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由我们徐汇社参与,徐汇区社区学院(徐汇社团体社员)和徐汇区总工会组成的“社区教育与职工素质提高调研组”,先后到徐汇区的湖南、徐家汇、漕河泾、虹梅和华泾等街道、镇,以座谈会的方式就“社区教育与职工素质提高”及“创业培训”,这一课题开展调研。调研涉及的具体议题有:社区教育在职工(含外来从业人员)提高素质方面的作用与可行性;社区教育在失业、无业人员创业培训方面的作用与可行性;当前在提高职工素质上还有那些困难等。
调研组以提升职工素质为切入口,了解了社区教育在创业带动就业和职工素质提高方面的参与情况。参加调研座谈会的代表是:街道社会发展科、街道妇联、街道工会、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街道劳动服务所和社区学校等负责人,通过调研一方面基本了解社区职工素质培训的现状,另一方面传达了市、区总工会及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职工素质培训的要求的信息。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了我们对社区教育参与职工职业教育和素质培训的建议。
(二)职工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职业培训的紧迫性
1、提高我区职工素质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市的主战略,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战略任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知识领先、技能过硬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各级组织、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
2、上海于2010年举办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示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市民文明素养的绝佳机会,也是一次严峻考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把切实提高职工专业才能和综合素质放到重要位置。
3、各类职工是需要接受社区教育的一大群体,但目前的社区教育主要以闲暇教育为主,以老年人、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在职职工(含外来从业人员)还没有广泛、有效地介入。当下,社区教育中涉及的中青年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是弱项。因此,社区教育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技术和专业才能及综合素质作为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责任所在。
4、初步调查统计,各社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啃老族”,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家赋闲,家长颇感压力又无可奈何,社区学校可以根据个行化特点,引导纳入职前教育和创业带动就业培训。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社区学院和十三所社区学校,负责承担全区的各种社区教育工作,很受社区、街道与居民等欢迎。我区的社区教育在上海已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还是全国社区教育的示范实验区之一。分布于十三个街道、镇的社区学校均有独立的办学场所,也全都配备了具有较强教学管理水平的校长和专职教师。各社区学校每学期的办班数均有几十个班次,已在社区教育中摸索出了相当的办学经验。这几年,社区学校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社区的各种职前、职中、职后等培训,并各有特色、亮点。除此之外,社区学校还能与设在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东方信息苑、职工培训学校等实现共享资源。
二、调研的主要收获
(一)社区教育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的现状
1、社区学校均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职工素质提高的培训工作。此次调研走访的五个社区学校及地处天平社区的徐汇中华职业培训中心,都已多角度地参与了所在社区的多种职工素质培训工作,如:这些社区学校都参与了“迎世博,学双语”的工作和“上海市民迎世博知识读本”的培训,服务业世博培训考核,仅徐汇中华职业培训中心就培训服务业职工七千余人皆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受天平社区委托举办“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六百余人,以及网上考试工作,也都参与了与妇联合作的“百万家庭学礼仪”,仅湖南街道就举办了三个班次,大多数社区学校都利用东方信息苑进行“百万农民工网上行”培训。另外,漕河泾社区学校还为辖区内的职工提供食品行业质量保证和蛋糕裱花,建筑行业的生产安全等技能培训:虹梅街道为漕河泾开发区的多个企业进行新《劳动合同法》和女职工礼仪培训,也对外来从业人员开办了瑜珈、舞蹈、烹饪等兴趣班培训;华泾镇开设了“华泾大讲堂”,同时为区域内的仓储行业开办了“物业管理知识”、“学上网、学技能”,“迎世博、学双语”,“市民素质教育”,“农民工教育”等培训活动;徐汇中华职业培训中心创办的“创业培训班”,已在关注与面临的各种困境中艰辛地举办了四期(创业前培训120人),转制班(创业中培训)五期(130人)。(具体详情见“助创业者立业课题调研”)
2、职工素质培训工作需要和有关单位合作。社区教育从理论上讲应该面对所有人群(从“摇篮”到“拐杖”),但在事实上,如今还是离退休居民为主,再加上假期中的中小学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源问题。在职职工学习的时间是主要矛盾(业余时间自己不想来,工作时间上司或老板又不让来等),,因而他们主动参与社区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有效地组织输送学员是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合作。
失业和无业人员经过培训学习后能否与就业挂钩是主要问题,徐汇中华职业培训中心开办的“创业培训班”,在这方面有些经验,目前在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另一篇调研报告详述,在此不重复)社区学院可以与之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区主导的作用。
(二)职工素质培训的任务与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产业的调整,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要求职工与时俱进、提高素质、强化技能。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区工会就提出今年是职工素质提高年。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不断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要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品升级的需要,以自身技能的提高,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实现与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社区教育培训(应包括职前和职中培训)既能引导就业又是职工完善人格,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与全面发展的管道,也是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平台。
(三)社区教育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的现有基础
1、教学条件。社区教育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的教学条件均已基本具备:社区学院和各社区学校的教学人员、教学管理者、教学场地、办学经验、教学设施等方面本身已具备开设各种培训课程或讲座等的条件。在目前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没有实质性的困难。
2、管理队伍。社区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具有多年的社区教育及经验,已为职工素质提高培训奠定了基础。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域里已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可谓人才济济、兵强马壮。从事社区教育、培训的方法、思路和技术等都已无太大障碍。
3、意识与积极性。上述街道、镇的有关领导、单位与组织,对社区教育职工素质提高培训之事,认识到位、积极性较高,且意识强烈,并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是继续开展职工素质提高培训工作的根本与基石,也是开展职工素质提高培训工作的要素。
(四)当前社区教育将进一步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的各项工作
1、继续做好迎世博知识培训。配合全市各项迎世博活动,开展世博知识培训。进一步挖掘潜力,为企业为社区做好迎世博培训工作,重点是迎世博学双语、服务业世博培训和迎世博市民知识读本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2、社区学校可以派教师进企业、单位开展培训。可借鉴虹梅等社区的经验,考虑进一步和妇联合作,由妇联组织发动,社区学校负责培训,对女职工进行礼仪活动。还可与社区工会合作,对服务窗口特别是菜场和餐饮行业的职工迫切需要进行礼仪、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徐家汇社区就提出此要求)。而且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性质,还是采取就近学习与考核的方式,借助社区学校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
3、农民工培训。农民工是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迎世博的重要队伍,开展农民工世博知识、生活礼仪、法制宝典、有关基本法和维权、生活生产安全、城市服务等内容的培训是今年市政府的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社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表示,只要有需求,就一定保质保量的做好。同时,愿意继续做好各有特色的农民工培训和开展暑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4、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可借鉴华泾社区的经验,社区学校与社区行业组织、企业合作,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组织生源提出要求,社区学校聘请老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两者结合是有效利用社区教学资源和进一步发挥社区学校功能的有效途径。要让社区的企业了解社区教育社区学校是关键,这需要社区学校走近企业,需要全社区知晓社区教育。
5、尝试就业心理辅导。在调研中,社区劳动部门的同志多次谈到,很多人就业屡次失败后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需要具心理老师疏导、教育,以解除自卑感,消除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温总理最近讲到,就业不仅是生计问题,更是人的尊严问题。用心理辅导帮助毕业后没有就业过2030、无业人员,为个人家庭、为社会降压、减负,这是社区教育可以尝试的新领域。
(五)职工素质教育与提高的宽泛多元途径
在调研中我们听到了不少建议,如认为社区学院、学校联合社会团体和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同工会、妇联等机关多联络、多沟通和多联手,以整合多种力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形式多样、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培训,它包括:
1、学历培训。大专、本科、业大、电大等均可以与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合作开班,以实现就近上学、业余上学的要求。
2、非学历培训。创业培训、法律知识培训、英文培训、家教培训、育儿培训、准妈妈准爸爸培训、女子婚前婚后培训、实用技能培训、手语培训(普及型培训、提高型培训)、女性形体培训、美容知识培训、家政服务培训、拉丁舞或交谊舞培训、瑜伽培训、烹饪培训、财务培训、企业管理者培训、普通话(上海话和粤语)培训、保健知识培训、护理员培训、中药保健培训、物业管理培训、知识更新类培训、职业生涯创业类培训、文化素养培训、初级工商管理(EBA)培训、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客房服务培训、餐饮服务培训、涉外家政培训等等。
3、利用有关的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培训以提升其素质也是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使用“远播网”,“开心网”,“东方网”,“中华英才网”、“徐汇社区教育网”等资源,发挥并挖掘、放大它们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之功能。
三、调研的基本结论
(一)社区教育参与职工素质提高是可行的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力军之一,社区教育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推学习型社区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最佳着力点与平台。社区职工素质教育与素质提高以及职前培训工作则是社区教育的要素与构成。社区教育、培训是造就知识型职工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方式,更是体现学习,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社会更和谐的好方法。社区教育、职业培训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得,并享受学习的快乐的,它还能以学习改变命运,提高个人发展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基于上述考察和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社区教育在全方位地开展引导就业、提高职工素质工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利用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等的力量,社区教育的服务范围还可在广度、深度上拓展,主动、积极和更多地参与社区教育中的职工职前和职中教育与培训等。
(二)社区教育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大有可为
根据《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2009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社区教育参与职工素质提高培训大有可为,正如黄炎培先生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社区教育要将职前培训与提高职工素质紧密联系起来,二者应连贯沟通;逐步形成完整的创业——就业链;社区教育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要加大参与、渗透或介入的力度。
1、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应抓住机遇,研究、探讨社区教育的新动向、新内容,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辐射效应,主动服务社区各部门,更要积极拓展社会公益性教育培训项目。
2、工会要主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注重加强对在职职工的职业培训、对转岗富余人员的转业培训、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职工技能登高活动,全面提升我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还应督促企业履行职工的培训义务,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情况应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
3、社区也要整合总工会、妇联、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徐汇中华职业教育社、区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劳动服务所、企业服务中心(不是所有社区都有)等资源,用好社区教育这支力量,将创业带动就业和职工素质提高工程落到实处,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一流城区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