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区域培训服务体系推进技能领军人物培育
上海黄浦中华职业教育社、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将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瓶径,已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十一五”开局之际,中办发15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级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指导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高技能人才工作,积极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职教工作会议,制定成职教“十一五”规划,这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培训科提出并开展了《创新区培训服务体系,推进技能领军人物培育》的调研,旨在以创新的观念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产业技能拔尖人物的培育,带动本区高技能人才规模性培养。
一、本区培训服务体系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分析
(一)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以基本形成
——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体系。97年,为促进再就业工程,实施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补贴政策,目前培训经费补贴面已从原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各类在职人员和院校学生。本区每年约有万名学员享受政府经费补贴的各类技能培训。
——建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劳动保障部门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免费为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社区提供使用服务。本区域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烹饪、面点、餐厅服务、计算机维修电工、数码影像技术、旅游纪念品数码设计、创业等八个项目技能实训基地及22家青年岗位见习基地,初步形成了与市实训基地有衔接、有错位的技能实训体系,近二年有一万五千余名学员进入区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和训练。
——建立新职业开发体系。为使职业培训的课程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职业培训研发中心,形成使企业、培训机构、培训管理部门信息互通的培训课程发展体系。今年本区开发和新增了物流师、外贸跟单师、会展设计师、皮革制品维护修复、速录师、国际货运代理、加工贸易报核、口腔工艺、创业等23个新职业培训项目。
——建立社会培训机构体系。本区现有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社会培训机构46家,开设国家职业资格培训114个专业,14家培训机构具有高级以上培训资格 ,近二年组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2万8千余人次,中高层次培训达62%,培训合格率72%,就业推荐率70%左右。
目前,本区已基本建立了与市贯通的职业技能实训、青年岗位见习、创业见习、新职业培训开发、培训机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培训服务体系,对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应用了市培训政策和服务平台,在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内容、方式、认证、政策等方面与区域产业发展技能人才需求的结合度不高,对技能领军人物培养的服务缺少品牌和特色,尚未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培训服务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尚不适应产业发展
本市在2001年实施“百万培训”及“技能振兴计划”两项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一百万名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提高技能等级的目标,并通过三年技能振兴计划后使高级工以上人数占技术工人队伍6%的比例提升到15%左右,到2005年该两项目标均已完成。我区完成情况良好,经对新世界集团、豫园商城等17个区属单位统计至今年11月底,期末从业人员达29986人,其中技术工人14105人,包括高级技师136人,技师660人,高级工1773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共2569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8.21%(较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但本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分布,跟不上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技术工人占从业人员47%,高于发达国家30%的比例;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18%,与发达国家30%比例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离国家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达到2 5%比例目标尚有较大的距离;高级技师人才占技术工人1%,与发达国家5%比例相比差距不小;35岁以下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13.8%,尤其是作为技师梯队的青年高级工仅276人;产业分布较集中,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餐饮商业服务业的新世界和豫园二大集团公司,现代服务、房地产、旅游等三大主要产业高技能人才匮乏。
二、职业培训服务体系与技能领军人物培育
2004年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高人才服务功能、推进人才高地建设”课题,制定了《黄浦区高技能“灰领”人才五年发展规划(2004~2008)》。以科学发展观,在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高技能人才建设的目标、措施,并对开展高级能人才建设的工作思路、促进体系、创新机制、办学模式、教学手段、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终身学习、依法治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划。“规划”重点突出了高技能人才建设的保障措施和人本化,为勾勒区域现代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经过二年的贯彻实施,本区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较显著的发展,技能培训总量提高42%,中、高层次技能培训比例由38%提高至63%,高技能人才建设保障措施的落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最终是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的培育和竞争,凡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或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且都有高投入、社会化、战略化、人本化等共同的特点,也都得到了造就一大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技能领军人物,从而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换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高回报。因此,不同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决定了技工队伍素质水平,决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了技能领军人物盛衰,决定了经济组织综合竞争力的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创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能领军人物的培养。
三、创建区域特色培训服务体系的设想
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应是集政府、企业、行业在围绕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本培养技能拔尖人物,在硬件、软件、使用、评价、待遇、投入等方面,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营造的环境和提供的服务等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具有广义的社会性和狭义的企业集团性、有效的激励性和可行性,更需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明确的服务目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
(一)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聚焦培训服务政策,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多方积极性,在技能领军人物培养及跨企业、区域、国境的技能培训、见习、深造、交流、经费以及文化提高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成立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根据本区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指导和协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试行实施产业技能领军人物能绩评价、表彰和享受高技能人才区级津贴及年薪制度,对重点发展产业高技能人才提升基地及培训机构建设,实施政府评估和政府与企业或学校经费1:1的投入制度。
(二)建立区域技能领军人物评价双轨制体系
目前,本市已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本区每年有万余人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目前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是社会化的鉴定体系,总体上存在着鉴定模式单一、内容和标准局限、鉴定能力跟不上社会需求等缺陷,因此尚不能适应和满足各类技能人才的评价,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更不能适应区域产业技能领军人物评价。为此,可以依靠行业企业的作用,建立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贯通的区域产业技能领军人物评价体系。初、中、高级技能以国家社会技能坚定为主体,技师以上技能实施国家社会技能鉴定与区域产业技能领军人物评价双轨制,并形成高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有效的联动效应。
(三)强化校企合作,拓展技能实训基地
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其实质就是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此模式本土化将进一步推动本区技工队伍素质和技能领军人物的成长。可在政府导向和扶持下充分发挥院职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双师型教师、带教型名师,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以品牌效应组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集团(联盟)、校企结合的技市院校、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产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向培训、师徒带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训,拓展技能实训基地,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化,带动不同层次技能培训,夯实高技能人才梯队基础。
温家宝总理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指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资源环境,抓发展后动和竞争力,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一定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只要我们坚定贯彻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勇于创新,而不舍,必定迎来“技能领军人物的春天”。